飞龙之章 第四十章 诗酒席催向京都(二)-《标铜》


    第(2/3)页

    一直跟在王星平身边说话的男子一张面孔板起,像是面瘫一般毫无表情,正是这次被顾子明派到船上一路跟随的胡八荣。在船上时胡东主表现低调,甚至都没有跟王星平有过太多的接触,但等其他举子一同先去了杭州,两人也就走得近了。

    胡八荣自然不知王星平的真实身份,但在外久了又在南洋跟着首长们做事许多时间,察言观色的本事见长,当初顾子明在九龙江连番打败高棉人与安南人的进攻也有他在当地情报支持的功劳,尤其是阮主那次发兵,他当时正以华商的身份带着一艘商船在阮主控制的富安府买粮,闻听消息便星夜南下报信,不然以阮主当时的兵力两百伏波军要硬抗下来也不容易,正是提前得知了其兵势才能主动出击加以击破。

    因为这个缘故他更被元老院看重,顾子明北上便把这个货真价实的大明南直隶土著给带了回来,这次一方面是随同王星平,也有让他独当一面的意思。元老们倒不担心此人的忠诚,如今不仅他曾经的两个仆人都在为元老院做事,他的大半身价也早就投入了元老院经营的生意,利益的捆绑加上元老的认同,此人对‘大宋’已是死心塌地。

    如今已经到了江南,再过几天去了杭州两人便要分开,胡八荣不会跟着北上,而是有他自己的目的地——松江府。

    松江府在南直隶,自元时便号称衣被天下,是如今大明棉布的主要产地,其地更是盛产暑袜,因之也成了商贸繁盛之地。此处地理位置优越,更是长江与杭州湾之间的通衢之所,而顾子明让他去的上海县隔着华亭还有不少距离,相对也不太引人注目。未来工业化的倾销,纺织与棉布是跑不开的一项,自然要早早布局,而且此地海路通达,无论是来自两京还是日本的消息都能很快汇拢,前期就算只是作为情报据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选择上海还有一个原因顾子明没有给胡八荣交底,那就是此地的‘群众基础’甚好。

    此地民间商业气氛浓厚,故而升斗小民也敢与巨室大宦叫板,万历四十三年,闲居在家的翰林董其昌之子董祖和、董祖常因佃田之事强占民女,后董氏又因监考与人生出龃龉。结果第二年春天便有被揭帖与说书人煽动起来的乡民围攻董府,董府和董家别业书楼全被付之一炬,时人谓之‘民抄董宦’。事后董其昌在苏州、镇江等地避难了半年多,据说是去年才堪堪回去的。此事的是否曲直先不去管,单说董其昌好歹还是太子师,若是换在贵州绝对是说话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毕竟就算王星平这个小小千户也有足够的官威,但在江南情况却并非如此。

    说来这经济自由带来的变化果然非一般穷乡僻壤可比,不过这对元老院而言却是好事,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更便于情报机构的工作,也更便于舆论的操作和组织的发展。

    大运河从杭州出去在石塘湾便会分作两条,一条往东北过嘉兴府经水道进入华亭县境,这便是胡八荣要走的一条,而王星平则是径直过吴江到苏州,然后一路北上过山东、北直隶最终抵达京师。

    胡八荣说话依然是拘拘束束的样子,与他的表情一般无二,但他方才话中意味却别有不同,张宗子是张汝霖的孙子,名岱,宗子是他的表字。其人自幼工于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兼入世之学颇深,最喜的都是吃喝玩乐之学,其行事更是多有引领风气之先的意思。

    王星平离开贵阳时,张汝霖尚在主持贵州乡试,自然不在山阴县的家中。而张汝霖的长子也即是张岱的生父张耀芳如今在鲁藩右长史任上,长居山东。二叔张联芳在京备考,故而家中除了张岱就只有几个年龄相仿佛的叔叔,最后还是他来接待的王星平一行。

    “不过也可惜了他们都没有来,倒便宜了我们的肚子,就权当来打秋风了。”王星平说着笑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