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永隆十九年。 秋。 就在一天的早晨起来以后,李欢文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 他们每年像是这样打秋风一样地去捕捉奴隶,这好像有点费时费力。 关键是…… 一般这大军出征,路途遥远,说实话,也不利于这运输粮草。 想到这…… 又恰好,在这一年,有一部分的东突厥人在大唐边境受挫,所以不得不来投靠他。 李欢文便想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分封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到时候…… 让那些封国每年都给自己上贡即可。 说实话! 也不是说不可以直接让对方国家上贡。 只是…… 这要是把自己儿子给分封出去,总比让一个自己信不过的人,在那里继续当皇帝要好吧! 只能说…… 李欢文想到就做。 反正…… 他要做的,最多好像也只不过是把人都匀一些出去而已。 由于长子是要留在家里继承家产的,所以,这一次的分封,也是主要针对次子跟庶子。 所以…… 这一次的分封,就叫做次子分封。 每一个被分封出去的次子,都有一个任务。 发展本国的人口,尤其是汉人的人口。 当然! 由于政治正确,所以,李欢文不会特意说就不发展突厥人的人口。 不过有一说一,这突厥人,有时候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点未开化。 一点都不像他们唐人,喜欢讲文明、讲道理。 这些年来,随着不断地相处,倒是有一些人慢慢地接受了大唐化,甚至,就那么看着,感觉他的谈吐,已经跟一般的大唐的百姓无异。 可有一些,那只能说真的就是只凭着他们本身的天性,在做事。 感觉九头牛都不能把对方给拉回来。 然后这些年来。 有关礼制,李欢文也有尝试做出过不同的规定。 你就好比说,他想要澹化自己的小天可汗的身份。 总觉得吧。 如果他一直强调自己是小天可汗,那好,这些人无形中,便又可能思念起自己自由自在地放牧的日子。 为了将这些突厥人全部都改造成以后能够讲文明、讲道理的人,只能说,李欢文也是煞费苦心。 比如说…… 以后要想当官,你就必须读书识字。 老一辈的突厥人,当然接受不了这个。 但是! 他可以从年轻人入手。 第(1/3)页